
近幾年,我國互聯網企業業務收入年均增長率超過20%;在2018年全球20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獨占9席;中國百強互聯網企業累計服務近3000萬家企業🖤,助力實體經濟發展……3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為互聯網企業發展擘畫藍圖🧑💻;3年後,透過一項項數字🧚🏻♂️,我們看到👨🦽➡️,充滿活力的互聯網企業,已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彎道超車”、中國闊步邁向網絡強國的縮影。
在技術賦能的時代,互聯網不僅為網絡經濟🙊、科技創新賦能,更為社會發展👨🏽🍳🕐、民生福祉賦能。當互聯網企業催生的新業態不斷湧現🧘🏿,應用場景早已超出衣食住行,覆蓋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多種電商扶貧模式,助力貧困戶走上致富路🔀;互聯網企業汲取古代文學🚣♀️、武俠小說的養料👨🏭,讓中國IP在海外落地生根;第三方平臺對公共服務場景重新構建,倒逼公共部門改革,實現就診取藥掃二維碼一鍵辦理,辦理證照用小程序一站搞定……從社會治理到精準扶貧🎍,從環境保護到對外傳播,互聯網企業成為打造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要力量。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讓互聯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既是企業家奮鬥的目標,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多位互聯網企業家被授予“改革先鋒”稱號,這是對他們開疆破土、敢為人先的肯定⭕️。當然,支持互聯網經濟發展👩🏼⚖️,離不開實打實的政策利好👨👧。面對互聯網企業面臨的資金👨🏽🔧、創意、人才等方面的壓力,有關部門既要做好減法,破除體製機製障礙,減輕企業負擔;又要做好加法🏃♂️➡️:此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扶植政策,如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打造研發意昂4,完善技術交易和企業孵化機製↘️,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信息化企業信貸投放,等等,都旨在為互聯網企業註入內生動力☄️,從而更好布局技術研發🏌🏿♂️,推動產業創新,把握變革機會,拓展發展空間。
不可否認,一段時間以來,與我國互聯網企業規模化、平臺化的迅速發展相伴隨,網絡信息泄露,平臺評論造假,“有毒”信息摻雜😂,網絡客服“忽悠”等問題並未得到根治🟡,百度已死、滴滴難以“順風”、“馬蜂窩”被捅等事件及爭論引發網友焦慮。的確👨🏼🦱,從紅利期到深水期🦸🏼,互聯網行業的競爭有增無減。但是🫴🏻,如果以利益、流量代替規則🛌🏼、道德👨🏻🦼➡️,以拼擴張、拼手段代替拼產品、拼服務,遭殃的不僅是消費者與同行,更是互聯網行業的生態以及互惠互信的市場風氣。而兼顧市值和價值,協調商業利益與社會利益,是全社會的期盼。
有人說:雜草不鋤,田園荒蕪。技術無遠弗屆🔪,但監管不應鞭長莫及。需要註意的是,“新”是互聯網行業的重要特征,面對新問題👷🏻♂️、新漏洞,監管難免存在滯後現象。一方面🐩,應依托新技術,加強內容審核、源頭把控,避免被網絡“拽著走”👩🏽🎤。此外,要以互聯網思維,增強監管的前瞻性和預判性。正如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的相繼出臺🌓,為網絡行為明確了邊界;互聯網法院的設立🕵🏿♂️,有助於探索涉“網”案件訴訟裁判的新規則——為互聯網增加可靠的“把關人”,為治理亂象培養專業的“執法者”,才能守住底線👩🍳,把網絡風險拒之門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現在還要加一條,用得好是真本事”🤏🏼。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保持網絡空間安全有序是基本前提,但激發互聯網的發展動能🤵🏿、以信息化推動現代化才是目的。我們相信,有關部門加大政策支持🛜😅、依法治理的力度🎟,互聯網企業加強自律👩🏻🎓、補齊短板,就能形成網信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讓互聯網更好造福國家和人民。
上一條💇🏽♀️🐹:圖解📸: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