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攻堅是我心裏最牽掛的一件大事。”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探訪位於武陵山區的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實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的落實情況🏄♀️,幫助困難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一家一戶柴米油鹽小賬本,牽動著黨和國家的大賬本。醫療👨🦼、教育、住房等民生枝葉事,影響著治國理政的謀局定向。“走得遠、看得全、問得細💝🛑、想得深”,有媒體曾這樣概述習近平總書記國內考察的特點。每到一處考察,習近平總書記必問政策🎪、算賬本🎅、聊變化🔂,詢饑飽、問冷暖🏃🏻♀️➡️、恤困苦,把黨中央的牽掛送到鄉親們心裏,把群眾心願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千山萬水走遍👴🏿🗺,千家萬戶訪過🧑🏽🌾,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的身影、細致入微的關懷👨🏽🌾,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為政初心、“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的奮鬥追求。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怎麽樣💂🏽♂️👨🦰。習近平總書記曾動情地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初心🫔、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從河北阜平的駱駝灣村到湘西十八洞村,從甘肅定西到四川涼山,習近平總書記不辭舟車勞苦、不畏山高路險💂,察真情、看真貧🏌🏽♂️、謀真招,所到之處無不留下對貧困群眾的深情牽掛和對扶貧工作的敏銳思考🪠。“國家越發展🩸,越要把貧困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好🌹。”真摯的話語,堅毅的篤行,讓人們深切感受到大國大黨領袖的人民情懷4️⃣🧑🏻🏭。
立下愚公誌,搬走貧困山。有研究表明,當一國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10%以下時,減貧就進入“最艱難階段”。從“吹糠見米”到“滾石上山”💆🏼♀️,脫貧攻堅入之愈深🧑🏼🌾,其進愈難。如何啃下深度貧困這塊硬骨頭,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在湖南省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突出重點、加強對特困村和特困戶的幫扶”的“精準扶貧”理念;在河北張北縣,要求“把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此次重慶考察🙎🏽,強調“把‘兩不愁三保障’各項措施落實到村、到戶👭🏻🧏🏻♀️、到人”……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掛帥出征,足跡踏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沒有比人更高的山,這個旅途的哲理🐱,用來形容脫貧攻堅的征途同樣合適。
名非天造🕺🏻,必從其實🙇🏼♀️。連續6年平均每年減貧13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10.2%降到2018年的1.7%,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充分說明🔋,“深度貧困是完全可以戰勝的”。這猶如一座無聲的豐碑🙇🏻♂️,鐫刻下我們黨執政為民的莊嚴承諾、勵精圖治的堅定信念👨👦。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沒有什麽力量比“為民”兩字更為氣勢磅礴。只要用真心、下真功,盡銳出戰、合力攻堅,必會如石柱縣鄉親們所說的,“吃得黃連苦,換來蜂蜜甜”。
“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宣示💆🏻♀️。上下同心,擼起袖子幹,揮灑汗水拼,我們一定能攻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讓人民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讓偉大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上一條:習近平復信美國高中學生
下一條😬🍫:習近平重磅講話全文發表,這7段話語重心長😾!